
您當(dāng)前的位置:首頁 > 典型醫(yī)案典型醫(yī)案
粉刺/中焦?jié)駸崽N結(jié)、上泛于面證(王洪京主治)
發(fā)布時間:2016/8/28 8:30:19 瀏覽量:
提要 狄某某,男,20歲,學(xué)生,未婚。山東省滕州市教育局宿舍。患者面部廣泛紅色丘疹
密布,大小不一,部分有膿頭半年余,伴上腹部痞滿,時疼痛,泛酸,口苦,口粘,口臭,大便干,舌紅,
苔黃膩,脈濡數(shù)。中醫(yī)診斷:粉刺;西醫(yī)診斷:痤瘡。辨證:中焦?jié)駸崽N結(jié)、上泛于面證。治法:
清熱化濕,佐以涼血、通腑。代表方劑:消痤方(自擬)。本例患者乃中焦?jié)駸崽N結(jié),上泛于面而
致,故用清熱化濕、涼血之法。諸藥合用,濕熱得清,痤瘡自愈。
案體 面部廣泛紅色丘疹密布,大小不一, 部分有膿頭半年余來院就診。時令:春季。
初診(2010年1月3日):患者半年前面部起痤瘡,曾口服苦參丸,藥后癥狀稍輕,后因大學(xué)學(xué)習(xí)繁忙,未堅持治療,致病情時輕時重,現(xiàn)放假回家前來就診。刻診:面部廣泛紅色丘疹密布,大小不一,部分有膿頭,伴上腹部痞滿,時疼痛,泛酸,口苦,口粘,口臭,大便干,舌紅,苔黃膩,脈濡數(shù)。中醫(yī)診斷:粉刺;西醫(yī)診斷:痤瘡。辨證:中焦?jié)駸崽N結(jié)、上泛于面證。治法:清熱化濕,佐以涼血、通腑。代表方劑:消痤方(自擬)。
處方:黃連10g,蒲公英30g,苦參10g,梔子12g,野菊花12g,連翹10g,土茯苓15g, 白花蛇舌草20g,白鮮皮20g ,地膚子15g,生苡仁30g,生大黃6g,丹皮10g,紫草10g, 陳皮10g,生甘草5g。水煎服 日1劑。保持飲食清淡、避免油膩及辛辣之品。
二診(2010年1月9日):上方服6劑后, ,面部丘疹大部消退,膿包未見,大便已正常,余癥明顯減輕,藥證相符,濕熱漸退效不更方,上方去大黃。
三診(2010年1月15日):又服6劑后, ,面部丘疹全部消退,僅見時口苦、苔黃微膩濕熱尚存,上方去紫草、丹皮。
四診(2010年1月22日):上方又復(fù)6劑后諸癥消失。
按:據(jù)癥分析患者上腹部痞滿、時疼痛、泛酸、口苦、口粘、口臭、大便干、舌紅、苔黃膩、脈濡數(shù)乃中焦?jié)駸崽N結(jié)之象;中焦?jié)駸嵘戏河诿?濕熱火毒阻于面部肌膚,導(dǎo)致皮膚疏泄功能失暢而成痤瘡;濕性粘滯纏綿難解,故濕熱型痤瘡病程較長。本例患者乃中焦?jié)駸崽N結(jié),上泛于面而致,故用清熱化濕、涼血之法。諸藥合用,濕熱得清,痤瘡自愈。